走中國特色的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
交通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交通秉持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2日發布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圍繞交通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發展理念、發展動力等全面總結了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之路。
1980年12月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強調經濟、社會、環境維度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要義相融相通,早在1996年,中國已將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全面推進實施,是最早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
在交通運輸領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包含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使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綜合交通體制機制改革,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基本形成,適應新時代國家發展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逐步健全。通過改革創新釋放技術與市場活力,提升了治理效能,促進了高質量發展。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的交通科技從跟跑世界一流水平為主,進入到跟跑、並跑、領跑並行的新階段。
二、協調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中國政府堅持把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堅持先行引導、適度超前原則,保持一定發展速度,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的跨越,通達性、保障性以及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顯著增強,促投資、促消費、穩增長作用明顯,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品質和效率大幅提升。
三、綠色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靈魂。發展綠色交通是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服務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對交通運輸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改善環境友好程度。完善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法規標准和政策制度,強化綠色交通發展制度保障,提升綠色治理能力。
四、共享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義。交通是民生服務的重要領域,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中國將交通扶貧作為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支撐,全力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堅實保障。
五、安全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特征。交通事故對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人身健康、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中國政府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強安全治理和保障能力建設,完善交通安全生產體系,以安全促進暢通有序,以安全保障美好需要,為人民出行順暢保駕護航﹔完善安全應急治理體系,構建交通運輸安全治理體系,加強交通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及時防范化解交通重大安全風險,有效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
六、開放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追求。中國政府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與各國在交通領域合作,積極推進全球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商、共建、共享,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國際運輸便利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了專門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交通高質量發展更加迫切。中國交通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歐陽斌,系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鳳振華,系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交通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