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析 | 通航短途运输改变生活 构建立体航空体系
2019年,通用航空交通服务(包机、短途运输)作业全年共计完成2.52万小时,飞行1.98万架次,搭载乘客10.74万人次,载货量100.6万吨。全国共有62家企业参与运营,平均飞行小时405.7小时。生产效率方面,平均每小时通航交通运输的载客量平均值为4.27人,每个起降架次的载客量平均值为5.43人次。通过数据可知,全国开展通航交通服务较多的地区依次为华北、华东、东北、中南,飞行小时均在11600—2600小时不等。东北地区的企业平均飞行小时远超全国小时平均值,达到742.23/公司,效率较低,小时载客量、架次载客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2.06人/小时、3.91人次/架次;中南地区小时载客量最高,达到6.80人/小时,华东地区的架次载客量最高,达到6.69人次/架次。
助力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
曾经有人认为,通用航空是“有钱人的游戏”,其实并非如此。通用航空涉及飞机制造、维护、飞行教练、空中管制等多个行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一线调查数据显示,在农业喷洒作业中,采用通航飞行作业成本不到手工作业的50%,且每亩作业时间仅十几秒钟,喷洒效果与安全性显著好于手工喷洒(在灭虫喷洒中,飞机掠过农田可以翻起农作物的叶子,将叶背也喷洒上药物)。此外,以单价300万元的一架4座小型私人飞机为例,每年的维护费用6万元~7万元(按年100飞行小时计算),维护该飞机的人员按3人~4人计算(机队规模小的时候,维护人员数量还要多),如果全国拥有1万架类似的飞机,仅购机费用就将产生300亿元的经济贡献,且年维护费用为6亿元~7亿元,并提供3万个~4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发展通用航空对上游航空产品制造业、科研院所以及随之诞生出来的维修、旅游、物流、短途运输等服务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在我国开展的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重点工程中,通航作业已经在工程勘探、规划和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高压线巡线、高空作业、近海作业等方面,通用航空发挥出极大的优势。其次,通用航空业的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除增加就业岗位外,通航产业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民族航空工业在科研、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发展大型飞机、提高我国运输航空的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通用航空还在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地区发展、提高政府应急反应能力、加强空中勤务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将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创造出惊人的经济价值。例如,通用航空每年给美国带来的经济贡献达到1500亿美元,创造了1%的GDP,提供了126万个就业岗位。
交通运输和惠民战略的重要补充
对于普通人来说,通用航空也有很多看得见的帮助,比如短途运输、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护等。特别是通航短途运输作为支线航空的重要补充,可成为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广大地区人们出行的首选。这些地区人口较少,地形复杂,修路成本较高,通航短途运输则能更快捷地完成旅客运输任务。比如:内蒙古内连八省区,外接俄罗斯、蒙古,地势狭长、地广人稀,地貌也以草原、沙漠、戈壁、山地丘陵等为主,东西长2400多公里,城市之间距离过远,发展公路、铁路交通投资大,见效慢,当地居民和游客出行花费的时间也长,这对内蒙古的发展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布局带来巨大的阻碍。为了实现内蒙古百姓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施国家向北开放战略部署,民航局在呼伦贝尔市先试先行,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国内首家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企业——呼伦贝尔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后增资扩股为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拓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形成覆盖内蒙古主要盟市并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通用航空网络,架起内蒙古空中交通的绿色桥梁。
而同样作为人口较少、地形复杂、修路成本较高的青海省,很多州县大都存在类似问题:深处高原、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发展航空运输意义重大。但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又地处高高原,受限于机型、成本等因素,长期以来一直缺乏适宜的航空运输产品供给,导致完全按市场方式开展支线航空举步维艰。为解决高高原支线机场开航难、稳定难的问题,青海省深入研究国内外案例,借鉴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支线航空发展模式,结合青海实际情况,在全国首创了“通廉航空”发展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主导、各方尽责、合作经营、共同培育”为原则,通过加大地方财政资金对支线航空的扶持力度,构建起地方政府、行业机构、航空公司、机场公司等单位共同经营、共担成本的运营机制,从而有效发挥航空运输对改善民众出行条件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终形成航班健康运营、产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青海机场公司开展通航短途运输项目,与华夏通航、河北通航合作,于今年7月16日,开通德令哈—格尔木—花土沟短途运输航线。这是全国民航首条在高高原运行的短途运输航线,也是首条“三个机场串飞”的短途运输航线,成为基本航空服务的有益补充。“通廉航空”模式实施以后,青海省内支线航班频次稳定、客座率稳步提升,迅速走出了发展困境,并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
而在西南地区,为抢抓通航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区内通航短途运输高质量发展,广西机场管理集团联合广西通航航空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广西“金桂飞”通航短途运输项目。广西“金桂飞”通航短途运输项目的启动,既是广西机场集团适应通航产业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要求的务实举措,也是利用支线机场发展通用航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益尝试。梧州—桂林航线作为广西“金桂飞”通航短途运输项目的首条航线,不仅可以发挥通用航空“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的特点,实现梧州、桂林间的常态化运输,丰富两地人民群众的出行选择,促进梧州、桂林两地经贸和文化交流,而且能有效盘活支线机场既有的运输保障资源,利用桂林机场这座中转枢纽,增加梧州机场的运输量,破解支线机场持续、健康发展难题。
绿色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通航+旅游”“通航+运动”“通航+应急救援”“通航+物流”等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文化的迅速普及,可以预见,未来通航飞行活动将越来越多。除常态化运行多条往返航线外,航空工业通飞所属内蒙古通航、河北通航、珠海通航、荆门通航等纷纷与当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承担了相关地区人工影响天气项目作业。例如:2019年,内蒙古通航顺利完成了对呼和浩特、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的人工增雨、大气探测任务,共飞行434.66小时,160架次,获得了相关单位好评。而新疆石河子市为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大胆尝试用通航作业方式来除雾消霾解决污染问题。据石河子市两个国家气象监测站传来的一组数据显示:污染指数较实验飞行前下降了40%,实验飞行有效地控制了环境从中度污染向重度污染的扩散,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未来,通航企业将持续加强对短途运输项目的推广,构建市场化运营、基本航空服务试点、短途运输、通航摆渡“四位一体”的立体航空体系,创造短途运输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