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风险处置方案已定 或将开始大规模追责行动
来源丨不良资产头条综合华夏时报
中新经纬、中国新闻周刊
1月22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顾刚、任清华已辞去海航集团职务,担任联合工作组职务不变。海航集团将在联合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各方的支持下,继续全力以赴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的实施工作,妥善做好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这是联合工作组在进驻海航集团近11个月后发布的首个公告。此举欲向市场传递的信号是,海航集团风险处置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关键时期。
处置方案即将公布 或将开始大规模追责行动
顾刚和任清华是在去年2月29日联合工作组成立时,代表海南省政府进入海航集团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两人此前分别来自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两人来到海航集团之后分别担任执行董事长和联席首席执行官。
据接近海航集团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联合工作组近一年来主要工作就是为海航集团设计一个被称为“整体风险化解救助方案”的最终解决路径,目前已经得到相关各方首肯,预计很快将会对外公布。
按照多位来自海航集团内部以及接近海航集团的信源向《华夏时报》透露,因“多元化”而陷入债务危机的海航集团此后会将业务聚焦于航空主业,并以旗下航空主业龙头企业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为核心,专注于发展航空运输产业。
海航集团过去几年里在全球大量并购是造成流动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传言高峰时有超过七千亿债务,自开始化解流动性危机之后大量甩卖资产也未能“填坑”,这也成为去年初联合工作组的进驻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仍存在的债务压力,有知情人士表示,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后续会有包括国有资本在内新的战略投资注入到“新海航”,但公司仍将保持民营主体的性质。同时据了解,经过与债权人一个时期的沟通,债转股也将是一个化解债务压力的重要手段。
有接近海航集团的人士透露,“保住主业”是此番化解风险的核心内容,为此一些之前的决策可能都会被推倒重来,比如一些地方航空公司的出售问题。
该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计划,此前已经宣布将由几个地方政府接手的航空公司会重新“回购”,并将相关的资产注入海航控股,“这是一个目标,但部分地方航企的情况比较复杂,也不排除无法收回的情况。”前述人士透露,由于航空运输业专业性较强,因此海航未来可能会从包括国有“三大航”在内引入专业管理人才来保持公司在业务和发展方面的稳定。
对资本和债务的处置显然并非最终的结束。据《华夏时报》报道,多个来源透露的信息显示,与海航集团化解风险方案同步推进的还会有一场大规模的追责行动,一份排查名单背后最终谁将为此付出代价将成为故事的终章。
海航历史首次“摸家底” 工作组仅用数月
自2020年2月29日进驻海航至今,对联合工作组而言,这近一年的工作都异常艰难。
当时的海航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自2017年末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海航持续了两年多的“自救”并未能彻底化解风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世界的民航业举步维艰,更是令危机中的海航雪上加霜,难以为继。长期的欠薪、频繁的人事地震、巨额的负债、惨淡的经营……这一切令内部和外部均对海航丧失了信心。
如同债权银行所指责的那样,海航面临的不仅是债务危机、治理危机,更是信任危机。
信用被击穿,海航宣布自救失败。
这是联合工作组进场施救的背景,也是他们所面临的局面。
进驻之后,联合工作组的工作主要聚焦于:理顺海航的股权关系、管理关系、债务关系以及制定风险化解方案。
那首先要摸底。
作为近年来全球资产最大买家之一的海航集团曾被称为“巨无霸”。从1993年创业,经历28年的发展,海航集团横跨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船舶制造、科技等众多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人民币,其资产遍布世界各地。
天眼查数据显示,仅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将其对外投资向下穿透3层后,可得出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加挂牌公司,共有37家,分别为:12家A股上市公司、3家港股上市公司、2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其中包括海航控股、海航投资、渤海租赁、供销大集、海航创新、海航基础、海航科技、美兰空港等。
然而仅仅花了数月时间,联合工作组彻底摸清了海航系一共有2000多家企业以及海航所有的负债及负债率。
“这是海航历史上第一次摸清了整个集团的资产底数、管理结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上述海航内部人士说。
通过不断举债并购,海航的身态逐渐庞大臃肿。
2017年年中,为应对流动性危机,海航开启“卖卖卖”模式。
官网显示,海航集团内部业务架构已经从最多时的七个板块精简为目前的一个板块和三个事业部。此前“海航创新金融”“海航资本”“海航科技”等产业板块在官网上已消失,被重新整合成海航航空、航空空港事业部、航空租赁事业部、非航空资产管理事业部。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参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参与管理机场13家,机队规模近900架。其中,耳熟能详的航司品牌包括海南航空,首都航空,天津航空,祥鹏航空,西部航空,乌鲁木齐航空,金鹏航空等,机场则包括“吸金”能力较强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等。
航空空港事业部则以机场运营为核心,投资开发了海口大英山CBD、天津东丽临空产业园等项目,旗下还拥有海口日月广场等免税店;航空租赁事业部涵盖租赁、保险、信托等业务;非航空资产管理事业部下辖企业和资产划分为科技物流、实业、旅游酒店、金海智造4个资产包。
从股权结构看,目前海航集团最大股东为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0%,第二大股东为洋浦建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0%。
在联合工作组进驻之前,海航在两年的时间里处置了近3000亿元的资产。但这与外界传闻的高达7000多亿元的总负债相比仍然相距甚远。当然,负债的底数究竟是多少,目前官方仍然没有公布。
重拾员工、债权人信任
在过去的11个月中,顾刚在不同层级的会议上多次谈到海航风险化解的艰难和复杂。
联合工作组进驻之后首先要守住的是航空安全的底线,因此第一时间成立了特别安全委员会。
据海航内部人士称,“在工作组进驻之前,存在比较严重的员工工资拖欠问题,人心已经散了。而只有人心稳了,航空安全才能有保障。”
对于绝大多数海航员工而言,最能稳定人心的当然是按时发薪。工作组进驻之后对内部员工作出了五个承诺:
1、 4月13日,发3月份工资
2、 5月14日,发4月份工资
3、 5月22日前,补发员工(不包括管理干部)2020年1月缓发的工资
4、 6月30日前补发航空2019年欠发的空勤人员驻外补贴、中基层干部1月缓发的工资
5、 自7月起,将员工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从5%恢复至12%
这五个承诺最后都兑现了。在短短数月内,历史欠薪和工资缓发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对于深陷流动性困难的海航来说实属不易。
据海航内部人士透露,联合工作组多方协调,卖掉了海航的部分资产,前期海航资产转让回流的80亿现金全部用于航空主业的运营,优先保障工资和解决历史欠薪。
顾刚曾在内部多次说到,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多方协调想办法回流资金发工资,“工作这么多年加起来都没这一年里求的人多。”
他需要“求”的人里自然少不了金融机构。
彼时,债权人对海航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他们直指,海航面临的不仅是债务危机、治理危机,更是信任危机。
赢得债权人的理解和信任极为重要。据知情人士透露,联合工作组需就相关工作进展向上百个金融机构保持沟通。
2020年3月11日,海航集团就债务化解工作与六家驻琼银行行长和代表举行座谈会。顾刚表态将健全完善与债权银行及债权人沟通协调机制,安排各级负责人分期分批与各债权银行及债权人进行座谈或拜访,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让债权人更多了解现阶段的工作。
“此举就是让各方债权人重拾对海航的信心,恢复信任机制。”上述知情人分析说。
2020年4月,海航一起债务“突击开会”事件引起市场极大反应,但在联合工作组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取得了各方谅解。
2020年4月14日,海航集团于发布公告称,采用非现场方式于当日晚间召开债劵持有人会议,审议将原定于15日到期的“13海航债”的本息递延至2021年4月15日支付,递延期间本金按基准利率计息,递延的利息不计复利。
海航集团当晚就宣布召集“13海航债”持有人开会,债权人无法理解为何在到期前夜突击开会,纷纷质疑此举不合规。对此,顾刚当天连夜撰写了一封致歉书,称会议通知和准备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使得会议程序较为仓促,向全体投资人深表歉意。
实际上,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后,已采取多项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及减轻流动资金压力,保持财务状况的基本稳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联合工作组进驻后,对航空主业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和资金强力管控,并建立资金预算每周过会审核机制,监控各单位资金收支状况,保障航空了安全和资金平衡,同时并完成“一岛四地”等非主业、非核心资产处置,实现了部分现金回流,并通过整体救助性贷款、债券融资、债券展期等方式,缓解资金紧张。
“当前,海航已经扭转了受疫情叠加影响,流动性风险加剧”的态势,实现了生产经营稳定、安全稳定、人心稳定、品牌服务稳定、财务状况基本稳定、境外资产安全稳定。”上述知情人说。
对于海航来说,旧时代终于结束了,新的大幕马上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