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场、上海两场等12个机场推广实施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
12月31日北京时间零时,国际民航组织新一轮的航空情报资料生效日,我国民航空管开始在北京首都、北京大兴、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杭州萧山、南京禄口、郑州新郑、武汉天河、成都双流、重庆江北、昆明长水和西安咸阳12个机场推广实施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
此次大范围的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涉及我国最繁忙的千万级以上的机场。按照中国民航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方法和间隔标准(以下简称“RECAT-CN),民航局空管局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标准规范,与航空公司、机场间严密的协同配合,继首次在广、深两地持续一年的实验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后,持续开展的第二次大范围应用推广。此次实验运行不仅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容量和效率的综合提升,也进一步地推进了我国民航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9年12月5日,民航局空管局开始在广州、深圳机场两地试点推动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管制实验运行,这是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技术方案在我国的首次实践。截至目前,实验运行整体有序平稳,实施对象的数量达到预期标准,在两场参与运行的航空器占比50%左右,实验运行前后的尾流间隔平均缩减率约20%。空管管制员掌握了RECAT-CN机型分类方法和间隔标准;参与实验运行的南航、海航、深航、美国联邦快递、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等航空公司的航空器驾驶员也基本熟知实验运行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航空器尾流间隔与航空安全息息相关,是机场容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现行航空器尾流间隔标准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相对保守的尾流间隔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繁忙机场的容量提升。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管制实验运行,正是通过对不同机型重新进行精细化分类,进一步缩短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距,让空域容纳更多航班。中国民航研究团队在充分研究欧美基于机型重新分类的尾流间隔标准可行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运行经验及国内民航运行特点,拟定了我国自己的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标准,并投入管制实验运行。以重型飞机空客A330和重型飞机波音787为例,前后机之间的尾流间隔从7.4公里缩减为5.6公里,优化缩短间隔1.8公里,优化幅度达24.3%。
本次实验运行初期,按计划选取熟悉本场运行的航空公司,北京两场选取国航、南航参与运行;上海两场选取国航、南航、吉祥航空;杭州萧山、南京禄口、郑州新郑、武汉天河四机场分别选取国航、东航、顺丰,东航、深航、吉祥航,南航、西部航,以及南航参与;在成都双流、重庆江北、昆明长水三机场运行的所有航空器均参与实验;西安咸阳机场的实验运行仅限于起飞阶段的所有航空器。据测算,民航运行在跑道容量和运行效率方面都将得到提升,在高峰时段跑道容量预期提升2%。此项技术的试点应用到扩大推广范围,不仅可填补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实现我国民航空管运行标准从“伴随”到“引领”的关键性突破,更是成为提升民航运行效率和空管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