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民航业与飞机制造业的影响分析
编者注:本文写作于2020年6月初,至今已经过了半年。从现在的情况看,其中的分析与预测结论仍然是适用的。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经蔓延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仍在持续。新冠疫情是人类遭受的重大灾难,不仅夺取了众多生命,也已经对全球和我国的宏观经济、民航业与航空制造业造成重大冲击。研究新冠疫情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冠疫情发展情况
(一)疫情现状
新冠疫情2020年初在我国爆发,3月份蔓延到全世界。截止到5月30日,全球感染病例超过596万人,导致36万多人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为控制疫情,各国纷纷采取封国、封城、封社区措施,社会运行陷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正采取措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新增病例已经极少。绝大多数国家新增感染病例急剧增加的态势已经遏制,但仍然在较高水平,还有一些国家的疫情蔓延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习近平在5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从海外多国累计趋势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感染病例最多,截止到5月30日已经达到180万人,其他国家大都在50万人以下。
感染病例总数可以说明疫情的累计状态,但不能说明目前疫情的控制状态。每日新增病例数量可以显示疫情控制的程度。每日新增病例增加,说明该国疫情正在快速蔓延之中,每日新增病例减少,说明疫情蔓延态势已经逐步得到控制,每日新增病例很少,说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下面用每日新增数据分析一下世界各国目前(截止到2020年5月30日)的控制情况。
从中国/海外新增确诊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每日新增感染病例已经接近零,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海外新增感染病例从4月初开始进入稳定状态,现在每日新增约10万人,仍处于高位。也就是说,海外新冠疫情仍然在大流行状态,但快速蔓延态势总体已经得到控制。
从北美看,加拿大的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每日新增病例在1000人左右,并处在下降状态;美国的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处于下降态势,但每日新增病例仍然在2-3万人。
从亚洲看,韩国、日本疫情曾经很严重,现在已得到有效控制,每日新增病例已经很少;伊朗疫情目前仍然非常严重,每日新增病例在2000人左右,还处在上升趋势中。
从印度疫情新增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印度的疫情还在蔓延中,每日新增确认病例在4000至10000人之间,仍然处于高位,还处于上升趋势中,疫情比较严重。
从欧洲国家看,大部分国家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除法国外,每日新增病例已经不多。法国每日新增确诊在1000人左右,有时接近2000人。
拉美地区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严峻。5月30日,巴西、秘鲁、阿根廷均报告单日新增病例数创新高。
巴西可以说是现在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万大关,跟美国不相上下,日新增死亡病例,更是连续多天超过美国,考虑到巴西的检测能力问题,巴西疫情的实际情况,比美国要糟糕得多。
从海外国家7日累计确诊增速看,一些非洲和南美国家增速仍然较高,周增速超过50%,这些国家的疫情仍然在快速蔓延过程中。这些国家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普遍较差,检测率低,真实疫情可能比数字反映的情况严重。
总体来看,疫情仍然在全世界发展,不同国家的疫情进程不相同,有的已经得到控制,有的还在加速蔓延之中,不同国家控制疫情的效果相差较大。
(二)疫情发展预测
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仍然非常有限。对于疫情的未来发展,不同专家的看法也不相同,但大部分都认为疫情在2年内难以结束。
著名防疫专家、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2020年5月23日说,这次疫情到现在为止没有结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持续一到两年,也就是说在未来三个月以后或三个月当中都有可能整个世界会重启,整个世界重启的一个标志,就是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输入性偶发病例。
张文宏还说,总体而言,疫苗最终应该是解决新冠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但是从三期临床结果出来到全世界能够有足够的产量让大多数的人得以使用,这个时间节点还不是明年的年终所能完成的。就算明年3月份拿到非常好的三期临床结果,同时对疫苗扩大再生产,再全球接种,对疗效进行再评估,整个疫苗能比较有效地全球使用也要后年,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快了。他表示,最近两年内,最关键的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哪怕没有疫苗,也要依靠公共卫生体系抵挡病毒入侵。张文宏在5月31日的央视访谈中指出,秋冬第二波疫情肯定会发生,而且已经发生,只是没有发生在中国。
2020年4月初,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尔德警告:在未来的24个月里,新冠病毒很可能会持续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雷德菲尔德认为,美国政府和企业多方合作终将能开发出疫苗,由此改变这种病毒对社会的影响力,疫苗上市预计需要12-18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博士认为,第二波疫情将要到来,雷德菲尔德亦表示认同,他还警告称,新冠病毒疫情或将持续长达2年,今秋将迎来第二波爆发。
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情况计划主任迈克·瑞安于3月23日曾表示,虽然美国已经成为新冠疫情新的“震中”,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口密集型国家——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新冠疫情发展之初,有些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可能和SARS病毒一样对温度敏感,会随温度升高而疫情减弱,但实践证明并不是这样,新加坡、印度等热带国家的疫情也很严重。
人类社会的运行要恢复正常,需要疫情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消灭。总体来看,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目前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要全面消除新冠疫情,需要有效的疫苗或者特效药。在疫苗和特效药或其他有效措施出来前,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仍然难以预测。从现有的疫苗研制速度看,新冠疫情持续两年以上时间是大概率事件。
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消除,现在仍然难以准确估计。但是,可以确认的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将逐步加深,疫苗和其他有效控制措施终将出现,新冠病毒在变异过程中通过选择也会向伤害能力降低的方向发展,这两个趋势共同发展,新冠病毒最终将不会对人类社会的运行产生妨碍。
二、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目前公认的看法,这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受到的最大冲击,冲击强度远远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
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是通过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的流动实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受阻,经济体系的运行就会受到冲击。受阻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经济体系受到冲击的程度就越严重,就会有更多的企业破产倒闭,更多的人失业,经济体系的运行就越困难,经济衰退的程度就越严重。
为了减少新冠疫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封国、封城、封社区,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人员流动受限导致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受阻,工厂停工,商店、餐馆、剧院和各种服务设施停业,整个世界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被破坏,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经济受损严重。但是,不同国家的疫情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限制措施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受到的冲击程度就不同。
金融危机是通过减少总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的生产活动一般是正常的。新冠疫情不仅冲击需求侧,更冲击供给侧,让经济体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受到破坏,生产活动停滞,严重影响产出。因此,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远大于金融危机。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的数据,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为-6.8%,这是我国1992年开始GDP核算以来的第一次经济负增长。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4月18日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央政治局的这一判断,充分说明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严重程度。
疫情不仅影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也造成了严重冲击。虽然欧美国家在2月末才开始疫情蔓延,一季度经济严重受损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由于服务业比重较高的经济结构,他们一季度GDP下滑也非常严重。
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下降了4.8%,创十年来最差成绩。五周内失业人数已经破2650万。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与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指出,对美国第二季度比较乐观的预测是GDP会下降20%,但这是低估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力度。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西特预计,美国到6月失业率将为16%-20%,美国第二季度GDP将为“极大的负值”
据IMF最新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速预计为-5.9%,衰退深度不仅为1980年以来之最,亦为2009年危机低谷时期的两倍有余。
法国一季度经济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自3月中旬以来实施的封锁措施使商店关闭,工厂停工,消费者被迫居家隔离。法国一季度GDP环比萎缩5.8%。
需要指出的是,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国家受疫情冲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美国、欧洲等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受疫情冲击导致的经济衰退更严重,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低一些,受疫情的影响也要小一些。
(三)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分析
未来经济发展,既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强度,又取决于各国采取的对内和对外政策措施。从国际关系上看,新冠疫情会深刻影响国际关系,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世界经济发展预测
基辛格4月4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虽然病毒对人类健康的攻击有可能是暂时的,但它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可能会持续几代人,在新冠病毒之后,世界将永远不会是原来的样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增长预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影响取决于相互作用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预测),包括疫情走势、防控措施的强度和效果、供给中断的程度、全球金融市场状况急剧收紧的影响、支出模式的转变、行为变化(如人们避免去商场购物和乘坐公共交通)、信心效应以及波动的大宗商品价格。许多国家面临多层次的危机,包括卫生冲击、国内经济动荡、外部需求急剧下降、资本流动逆转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出现更糟糕结果的风险占主导地位。有效的政策对于防止更糟糕结果至关重要。当务之急是控制COVID-19疫情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增加医疗支出,以增强医疗部门的能力和资源,同时采取措施减少病毒蔓延。另外,需要实施有关经济政策,以缓解经济活动下降对个人、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冲击,减轻不可避免的严重经济下滑带来的持续创伤效应,并确保疫情一旦消退经济能够迅速开始复苏。
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4月10日发表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看法时指出:“我总的感觉是不乐观,而且是非常不乐观。我用新型长期衰退来概况当前的全球经济,一是说我们面临长期衰退,二是说这种衰退非常特别,我们过去没有遇到过。在这次疫情大爆发之前,2019年的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已呈下行趋势。结果,屋漏偏逢连阴雨,冠状病毒汹汹而来,整个经济的运行被推出了正常轨道,下滑到了更低一级的轨道上”。
关于这次大疫对于世界的影响是否会导致1929年式的“大萧条”,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先生做了分析,认为不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否发生1929年式的“大萧条”,取决于人们的对策。现在和1929年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了。当时各国经济的基本面确实存在严峻问题,表现为严重的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现在发达国家民众普遍有较高的收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以美国为例,自己生产的东西无法满足民众的强大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这表明经济有强大动力,基本面没有大问题,经济停摆是由病毒引起,因而是一次公共卫生的危机。中国和东亚的事实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并非所向无敌。采取正确的社交疏离,个人卫生措施,加上对高龄人群的特殊保护,是可以大大减低病毒的传播速度,减少生命损失的。其中,东亚的韩国和日本在没有封省和封城,因而经济损失较小的情况下,疫情同样获得显著好转,令人宽慰,增强了社会和政治结构类似的其他国家的信心。另外,人类拥有的克服危机的工具不一样了。加剧“大萧条”的一个原因是,面对经济下滑,各国反而紧缩银根,并竞相搞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导致全球化崩溃,各国迟迟走不出萧条。现在各国都已知道,越有经济危机,越要放松银根,因而纷纷推出货币和财政紧急刺激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4月14日上午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表示世界经济增长正在遭遇上世纪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打击,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将萎缩3%,这是大萧条以来全球第一次面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在下半年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增长将遭遇更大的打击,2020年全球GDP可能会萎缩6%。如果疫情持续至2021年,明年全球GDP可能会萎缩2.2%。
世界银行4月9日发布报告预计,由于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发展中国家、欧洲新兴市场和中亚的GDP将收缩2.8%至4.4%。
2、我国经济发展预测
5月28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确定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这是非常罕见的。对此,李克强总理解释说,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我国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国家是按照应对一般金融危机的方法,采用凯恩斯理论,用加大政府投资的方法来提高经济增速。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家逐步认识到新冠疫情冲击与经济危机的重大差异,新冠疫情严重破坏了生产系统,需要国家从保护社会生产能力入手,对企业纾困,保障民生和就业。因此,中央政治局4月17日会议上提出了“六保”政策(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也着重将“六保”政策作为2020年的主要经济政策。
疫情发生后,中美两国因疫情溯源问题发生冲突,美国加大了对华为的制裁力度。在中国人大通过香港安全法案后,美国撤销了对香港的一些优惠政策,并对我国的经济、科技采取了一些制裁措施。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指出: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由于美国的不合作行为,中美关系未来会产生一些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与贸易冲突叠加会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总之,由于疫情发展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对经济复苏的预测难以准确。但是,看看美国1929年大萧条后的GDP变动曲线就可知道,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人类社会对新冠疫情恐惧的消除,在适当的政策支持下,经济增长一定会逐渐恢复。
三、疫情对民航业的影响
(一)疫情对民航业的冲击
1、我国民航业的情况
民航运输业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新冠疫情在冲击宏观经济,自然对民航业也造成严重的冲击,它导致大量飞机停飞,航空公司因亏损裁员,取消飞机订单或者推迟接收飞机,还有的航空公司进入破产保护或者破产清算程序。
新冠疫情对民航业的冲击尤其严重。原因在于,民航业的主体是客运,新冠疫情控制措施对人员流动规定的大量限制措施和社会公众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大大减少了航空客运需求;另一方面,虽然有航空旅客运输需求,但由于控制新冠疫情漫延的需要,国家限制航空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例如我国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的五个一政策。这些因素的影响叠加,导致航空公司的航班大量取消,飞机大量封存。由于航空公司的刚性现金支出较多,许多航空公司的现金流不能满足运营需求,在政府或者股东不能提供救助的情况下,一些航空公司进入了破产清算或者破产重整程序。即使一些航空公司继续运营,也被迫降薪或者裁员。
从中国民航旅客、货邮周转量变动趋势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航空旅客周转量2月份同比下降83.1%,4月份虽然复工率已经超过80%,但旅客周转量仍然同比下降73.6%。
从航班量变动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控制疫情措施的实施让我国航班量大幅度下降,2月13日达到最低点,航班量仅5380架次,比疫情爆发前的高点降低了85%,仅相当于2001年同期的水平。在我国大面积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航班量逐步上升,但5月初的航班量仅达到2009年的水平。
航班量和旅客运输周转量的大幅下降,意味着飞机运力严重过剩,飞机客座率和票价更是远远低于同期,导致运输收入更是大幅度下降。从中国民航客座率变动趋势图中可以看出,2、3月的客座率分别为50.3%和58.6%。
航空货运形势与客运形势有很大不同。疫情防控产生大量防控物资空运需求,因此,航空货运的运输需求降幅远远低于客运,降幅最大的3月份同比下降仅23.3%。客运航班停飞减少腹舱货运运力后,由于货运需求旺盛,许多航空公司将客机临时改为货机,以满足航空货运需求,增加收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中国民航全行业累计亏损398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336亿元。
为了帮助航空公司降低成本,度过难关,民航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3月4日,财政部、民航局下发《关于民航运输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资金支持政策的通知》,对疫情期间不停航和复航的国际航班给予奖励,并向独飞航班进行倾斜。3月9日,民航局发布《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关支持政策的通知》,从1月23日起降低境内、港澳台地区及外国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收费标准;一类、二类机场起降费收费标准基准价降低10%,免收停场费;航路费(飞越飞行除外)收费标准降低10%;境内航空公司境内航班航空煤油进销差价基准价降低8%。
由于各航空公司的航班量下降幅度很大,上述措施降低航空公司的成本不是很多。目前,我国还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给予航空公司现金救助。
疫情带来利好的是,由于需求大幅度降低,航空煤油价格也大幅度下调,2020年5月份的航空煤油出厂价下降到1680元/吨,比1月份下调了66.3%,这将为航空公司节省大量成本。
随着我国复工复产进程的推进,我国民航的飞机利用率会继续提高,但现有飞机运力仍然大大过剩。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航班量增加了,由于运力过剩,航班客座率和票价将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航空公司的收入将远低于2019年同期,民航业今年将亏损严重。
2、世界民航业情况
新冠疫情对全球航空业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程度远远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911事件。
IATA4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全球航空市场需求继续下滑,客运量同比下降52.9%,运力同比下降36.2%,市场呈现严重运力过剩。
为应对客运需求大幅度下降,航空公司封存大量客机。Cirium数据库显示,截止2020/5/17全球共有16713架客机在役,18544架客机封存,封存客机数量占总量的52.6%。
国际民航组织2020年4月30日发布了其关于2020年航空旅客的第一项完整预测,今年各航空公司国际航空旅行者数量可能减少15亿人次。与此同时,国际座位容量可能下跌近四分之三,与此前预计的总营收相比,将导致2730亿美元的损失。
麦肯锡认为全球旅行需求在今年短短4个月内所遭受的冲击比2001年911事件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总和还要更大。
从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减少航班量、退役飞机、取消飞机订单、裁减员工、现金流变动、利润变动、申请破产及政府救助等各种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民航业受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
欧洲最大航空集团法航-荷航集团5月27日宣布,即日起至2021年年底,法国国内航班将减少40%,一些目的地将关闭。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日均客运量从疫情暴发前的35万人次降至不足3000人次,旗下760架飞机中约700架暂时停飞,第一季度亏损12亿欧元,第二季度预计亏损更多。英国航空公司母公司国际航空集团第一季度亏损16.8亿欧元。法航-荷航集团表示,目前每天损失约2500万欧元,公司的现金流将于6月耗尽。负债累累的美国航空公司目前的目标是在下个月(6月)底之前将损失降至每天5000万美元。
美国财政部已向航空公司提供了近250亿美元的现金援助,帮助他们支付工资,以换取他们同意在9月30日之前不解雇员工。主要航空公司警告称,他们可能要在今年晚些时候进一步裁员,以应对旅行需求的长期下降。
美联航5月初表示,计划从10月1日起裁减至少3450名管理和行政人员,占这些人员的30%,并表示将减少成千上万名其他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此同时,美联航还告知飞行员也要做好准备,受影响人数或占约12250名飞行员中的30%。
美国航空集团将裁减30%的行政管理人员,约5000人。员工可选择自愿离职,如果自愿离职人数不够,将进行强制裁员。裁员计划将于6月10日之前完成,作为补偿,美国航空集团将向离职人员发放三分之一2020年底前的工资,并提供5年的旅行优惠。
路透社援引彭博社5月17日报道,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阿联酋航空集团计划削减约3万个工作岗位,以降低成本,裁员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30%。
瑞安航空5月初宣布将停飞超过99%的航班直至7月,并表示已开始与波音就未来24个月削减飞机交付量进行谈判。瑞安航空预测,乘客乘坐航班的需求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此外,瑞安航空计划裁员3000人。
5月28日,科威特航空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将裁减1500名外籍员工。科威特航空有6000名员工,裁员人数占总人数的25%。
自3月5日英国老牌支线航空公司弗莱比进入破产接管程序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已有十几家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危机过后会出现高水平债务,可能会有更多航空公司倒闭,拉美和非洲的航空公司特别令人担忧。3月5日,欧洲较大的廉价航空公司Flybe宣告破产。5月26日,拉美最大的航空集团LATAM宣布已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
降成本方面,除减少航班、停飞、裁员、停薪、强制休假等措施外,不少航空公司考虑调整机队配置以降低成本。5月4日,加拿大航空公司宣布将提前退役79架飞机,包括波音767、空中客车A319和巴航工业E190。5月20日,法航-荷航集团宣布结束法航旗下所有空客A380型客机运营,提前退役该机队。法航由此成为第一家确认A380机队立即退役的航空公司。同一天,汉莎航空也宣布,其14架空客A380中7架将提前退役。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5月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各国政府承诺向航空公司提供总计123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其中670亿美元需要偿还。到今年年底,全球航空业债务将高达550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00亿美元,激增28%。IATA警告称,援助分布不均衡只有利于较富裕的经济体,将导致大规模的市场扭曲。其中,北美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航空公司2019年收入的25%,欧洲和亚太分别为15%和10%,但拉丁美洲(0.3%)和非洲/中东(0.8%)几乎没有得到支持。
例如,5月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向法国航空公司提供70亿欧元紧急资金援助,以应对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危机。这项援助包括一部分国家直接贷款和一部分国家担保的银行贷款。美国给民航业救助是250亿美元。
总之,疫情给世界航空业造成史无前例的冲击。
(二)对民航业发展的预测
由于疫情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受到破坏,收入水平大幅度降低,新冠疫情结束后,经济也不会立刻恢复到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而是远远低于疫情发生前。在此基础上,经济继续增长,逐渐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疫情持续时间越长,经济下降的幅度就越大,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宏观经济是这样,民航业也是这样。
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于民航业复苏的预测也是难以准确的。基于目前的疫情,不同机构作出了不同的预测。
《联合早报》5月16日报道: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分析报告披露,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已经延长至中期,它估计2021年全球客运需求将比2019年少24%,客运量要到2023年才有望超过2019年的水平。
麦肯锡五月初预测,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全球民航业2020年下降50%,2021年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在最为悲观的情况下,2020年下降70%,在2023年或以后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霍恩五月初表示,航空旅行需求将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总起来看,业界普遍认为,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将持续多年,航空客运量至少在2023年之前不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疫情冲击下,一些资产负债率高和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因现金流枯竭而逐渐不能维持运转,在救助无望时,这些公司或者破产保护和重组,或者破产清算。而一些资产负债率低,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施并购重组,扩大企业和市场规模。因此,只有效率更高的航空公司才能在疫情冲击下存续下来,疫情冲击会导致民航市场结构优化。疫情持续时间越长,民航市场结构变化将越大。
由于新冠疫情的结束难以预测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上述民航业恢复时间的预测当然也是不准确的,仅供我们参考。我们需要对经济形势深入观察,动态分析判断,及时调整决策。
四、对飞机制造业的影响
民航业是航空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在民航业因新冠疫情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必然会减少对新增飞机的需求,航空制造业必然也会受到冲击。在民航业的运输规模恢复到新冠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之前,民航业现有的飞机是过剩的。因此,在2023年或者其他年份民航业运输规模达到2019年的水平前,航空公司将很少增加飞机。现在,许多航空公司不仅新增飞机订单很少,还已经取消不少飞机订单。基于这种预期,波音、空客和航空制造业上游产业的企业纷纷降低产能,裁减人员。
(一)航空公司推迟接收飞机或取消订单
为应对疫情导致的飞机严重过剩,推迟接收飞机和取消订单是航空公司控制成本、减少亏损的重要措施。大量的航空公司都采取了这类措施。
马来西亚亚洲航空集团5月初表示正在“重新审视”其空中客车飞机订单,该集团旗下航司现有约430架空中客车订单。该集团还表示,今年将不会再接收任何新飞机。
北欧航空首席财务官Torbjorn Wist 5月末表示,与空中客车就4架A320neo延期交付已达成协议,交付时间从2022年延至2024年。首席执行官Rickard Gustafson表示,北欧航空计划推迟接收部分飞机,并加快老旧飞机的退役(包括所有737和服役时间较长的A320系列),以缩减机队规模。
新西兰航空5月末表示,将7架777-200和8架777-300至少停飞到2020年底。此外,新西兰航空还将推迟接收A321neo。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日空航空将推迟交付多架飞机。原定于本财年上半年交付的13架飞机将被推迟,其中包括空客A380和波音787。
土耳其航空董事长Ilker Ayci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其几乎所有客运航班停飞,该公司可能会推迟接收部分波音和空中客车飞机。土耳其航空订购了25架787-9,目前已接收了其中的一半,剩余飞机的接收可能会被推迟。该公司目前正与空中客车就25架A350-900飞机延迟交付事宜进行商谈。
但是,虽然也面对疫情的冲击,也有一些航空公司利用疫情带来较好的交易条件增加飞机订单。例如越南航空。
尽管越南航空受疫情影响已停飞103架飞机中的100架,但该航空公司正考虑大规模扩充机队,首席执行官Duong TriThanh提议拟再购买50架飞机。Duong TriThan认为,由于其他航空公司取消订单,新飞机的等待交付时间大幅缩短。此外,由于新飞机的需求降低,大型飞机制造商应该向越南航空等潜在的新买家提供大幅折扣。
(二)飞机制造商降低产量,裁减人员
由于航空公司受疫情影响大量取消订单或者推迟接收飞机,导致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降低产量,裁减员工。由于疫情对国际航空的冲击程度更深,宽体机的需求下滑程度更大,宽体机的产量下降幅度更大。
4月29日,波音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总营收169.08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商用飞机营收62.05亿美元,同比下降48%。受疫情影响,波音已调整商用飞机生产速率计划,737MAX将在2020年以低生产速率恢复生产,2021年逐步增加到31架/月,并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2020年787将从14架/月下调至10架/月,到2022年逐步减少至7架/月。777/777X到2021年产量将减少到3架/月。747和767生产速率计划不变。
波音已开始通过自愿离职、自然从业人员流动和必要的非自愿裁员的方式以减少约10%的员工(约16000人)。
4月29日,空中客车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空中客车总营收106.31亿欧元,同比下降15%,其中商用飞机业务营收75.69亿欧元,同比下降22%;空中客车净亏损4.81亿欧元,2019年同期净利润0.4亿欧元。2020年第一季度,空中客车共交付122架商用飞机,比2019年同期减少40架;第一季度商用飞机净订单290架。
空客4月8日宣布,将把窄体客机产量削减三分之一,至每月40架;宽体客机或减产达42%。
4月24日,空客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向13.5万名员工致信称,在短短几周内,“我们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业务”,“坦白地说,这甚至还不是我们可能面临的最糟糕情况。”空客已在政府协助下,对在法国的3000名员工实施休假计划,“但我们现在可能需要计划更长远的措施,”福里说,企业已提出“所有选项”,正等待市场需求明确,相关评估还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消息人士透露,空客还在与欧洲一些国家政府讨论援助方案,包括国家担保贷款。
6月1日,巴航工业公布2020年一季度财报,除公务机业务外,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均有所下降,公司总营收6.338亿美元,同比下降23%,其中商用飞机营收1.41亿美元,同比下降50%;公司调整后净亏损1.04亿美元,同比增加68.28%。
(三)航空制造上游产业的困境
伴随着飞机制造商飞机产量的降低,其上游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制造商也纷纷降低产能,裁减员工,寻求救助。
GE公司5月4日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公司计划今年航空部门将裁减25%的全球员工,最多达13000名员工(包括自愿裁员非自愿裁员)。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其在4月初宣布放弃今年盈利目标、交付目标、现金储备目标并停止股东分红后,5月20日又宣布裁员9000人。
由于波音和空客商用飞机生产率降低,Spirit AeroSystems堪萨斯州威奇托工厂5月1日宣布裁员1450名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和时薪员工在内)
加普惠(Pratt & Whitney Canada)裁员343人,将于5月22日生效;空中客车加拿大有限合作公司(Airbus Canada Limited Partnership)裁员350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航空领域的需求疲软,霍尼韦尔撤回2020全年展望。
(四)发展分析
在民航市场规模恢复到疫情发生时的水平前,航空公司对新增飞机的需求是较少的。在这段时间内,飞机制造商和其上游产业都将非常困难,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将难以生存下去。疫情结束,民航业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后,民航业对飞机的需求将逐步增加,航空制造业也将逐步恢复。
正如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一样,航空制造业恢复增长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如果民航业能按照有关组织的预测,在2023年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航空制造业也会在2023年以后逐步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然后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