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超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21号线、两港快线等多层次轨道交通;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
■推进“五个新城”30分钟实现内部及联系周边中心镇出行,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浦东和虹桥两大门户枢纽
■依托沪乍杭铁路等国铁干线项目,扩大虹桥枢纽辐射范围;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研究上海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
■建成一大批公共停车泊位,停车场资源共享泊位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到2022年底,累计创建100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1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本报见习记者 束涵
“十四五”期间,上海综合交通如何布局发展?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在介绍《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表示,上海将持续完善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超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区域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全国领先,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
搭建“五个新城”交通框架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巩固和提升国际海空枢纽能级。具体举措包括: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21号线、两港快线等多层次轨道交通,打造高效便捷的机场集疏运体系;建立高效现代的航空快递物流体系,巩固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铁路对外通道方面,加快构建“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布局,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
轨道交通方面,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客运服务方面,继续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达45%以上,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保持在16-18公里/小时。
2025年,上海中心城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将推进“五个新城”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30分钟实现内部及联系周边中心镇出行,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浦东和虹桥两大门户枢纽。新城道路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
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重点实施一批高能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内部交通方面,将重点构建虹桥商务区“大运量轨交+中运量公交+地面公交”组成的公共交通体系,继续推进一批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和枢纽西交通平台的改造工程等。
对外交通方面,依托沪乍杭铁路等国铁干线项目,进一步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苏浙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扩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范围。正在建设的市域(郊)铁路机场联络线和加快启动的嘉闵线及北延伸、17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将进一步增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面向长三角区域的服务能力。
此外,上海还将深入探索跨区域机场合作机制,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研究上海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持续推进“一环十射”高等级航道建设,形成“连接苏浙、对接海港”的格局。
提升道路通行组织效率
未来,上海将持续推动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方式逐步转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完善停车管理方面,将积极创建一大批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建成一大批公共停车泊位,停车场资源共享泊位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其中,结合民心工程,到2022年底,累计创建100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1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融合多源数据,结合新一代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道路交通全方位管理。加快出行信息融合,提升信息服务准确性、即时性。融合地图服务、公交到站、智慧停车、共享单车、出租车统一预约服务平台、市级充电服务平台等既有出行服务系统,推进出行即服务系统(MaaS)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