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国内航司空难对民航业的影响分析
2000年6月至2022年3月,中国境内运输航空公司共发生6起重大航空安全事故,分别是2000年6月武汉空难、2002年4月釜山空难、2002年4月大连空难、2004年11月包头空难、2010年8月伊春空难、2022年3月梧州空难。结合空难对民航业影响的案例以及当前面临的实际形势,研究院从民航安全要求、消费者“恐飞症结”、航班运行计划调整等方面做了研判。
伊春空难事件影响
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ERJ-190在执行哈尔滨=伊春的客运航班任务时,在伊春市林都机场跑道进近时距离跑道690米处坠毁。机上乘客共计96人,44人遇难、52人受伤。
据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该事故原因为飞行员失误,被定义为“责任事故”。当班机长齐全军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2014年12月,齐全军被指控涉嫌重大飞行事故罪,获有期徒刑3年。河南航空2010年8月公布了“8·24”飞机坠毁事故遇难旅客赔偿标准:每位遇难旅客的赔偿标准总共为96.2万元人民币,不含保险赔偿。
(一)民航局:紧急开展行业安全检查、严格审批监管
1. 安全检查重点在飞行员能力和资质问题
伊春空难发生后,民航局立即开展全行业的安全大检查,重点针对飞行员的能力和资质问题。对大检查期间发生严重不安全事件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严格限制其运行量,取消其所有加班;对于情节严重的单位,视情况停止其运行。
2. 严格新设航司和飞机引进审批
伊春空难后,民航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航空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管理的通知》,被业内称为“21+5”条新规。其一,继续停止审批新的航空公司,对于已批准筹建的航空公司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政策;其二,提高航企设立分、子公司的门槛。直到2013年,瑞丽航空、青岛航空筹建才通过初审,审批冰封方才开闸。
(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客座率影响较小
1. 旅客运输量:中期无明显影响
2010年9月,全民航旅客运输量2260万人,环比下滑14%,与去年同期环比降幅相同。2010年10~12月,民航旅客运输量逐月降低,属于民航业常规的周期性下滑。
2. 客座率: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2010年9月,客座率80.9%,环比下降3.3个百分点;2009年9月,客座率是74.2%,环比下降5.7。两者相比,2010年9月的客座率环比降幅优于去年同期水平。
3. 飞机日利用率:小型飞机日利用率下滑明显
飞机日利用率从2010年8月的9.9小时/日,下滑至9月的9.1小时/日,12月下降至8.6小时/日,是两年内最低。
小型飞机日利用率从2010年8月的5.8小时/日,大幅下滑至9月的4.7小时/日,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内一直处于5小时/日以下,直到2013年才开始恢复。
(三)资本市场:短期下挫,中长期影响不大
受伊春空难影响,2010年8月25日航空板块全线下挫。其中,南航跌3.92%、东航跌3.18%、海航跌3.17%、间接控股河南航空的国航收盘跌2.17%。26日,航空板块呈现止跌企稳走势,收盘时全线飘红。其中,南航涨0.28%、东航涨1.23%、海航涨0.34%、国航涨0.62%。
业内分析,此次空难敲响了航空的安全警钟,会促进民航安全生产和支线航空管理的规范与整顿。结合2000年以来国内航司6次空难事件后的资本市场表现,中长期航空板块主要受大盘行情及航司业绩影响,事件并未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表现的主因。
(四)河南航空:因空难事件暂停运行,直至破产重组
伊春空难发生后,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要求河南航空从2010年9月1日起暂停运行。2011年10月8日,因河南航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裁定河南航空破产还债。
包头空难事件影响
2004年11月21日,东航云南公司从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湖中并发生爆炸起火。机型为庞巴迪CRJ200,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12名事故责任人被给予相应的党纪、行政处分,东航向每位遇难乘客赔偿21.1万元(不包括航意险)。
(一)民航局:紧急禁飞CRJ机型,暂停飞机引进
1. 国内CRJ型飞机全部停飞检查
民航总局发出紧急通知,从2004年11月23日起,暂停国内CRJ型支线飞机执行飞行任务,进行全面检查。12月24日,7家航空公司的CRJ型飞机,已通过国家民航部门组织的初步调查,结果证明该类型飞机没有适航、技术标准方面的问题,中国民航总局批准CRJ200飞机可以恢复飞行。
2. 要求两年内不得新增飞机
2004年11月28日,民航总局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航空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2004~2005年,国内航空公司原则上将不能再“额外”增加飞机。
3. 100座以下飞机短期限飞
2004年11月24日,民航总局要求,北京首都机场不再增加100座以下飞机起降、限制日起降不超过1000架次、京沪穗机场及主要干线间鼓励大型飞机和继续禁止“红眼航班”。
(二)全民航:一周内民航需求锐减,机票价格跌入低谷
1. 短期客流大滑坡
包头空难后一周内,全国机场客流均出现明显滑坡,客座率也出现下滑。如,南京禄口机场客流量较前一周下降1.4万人次,重庆江北机场100座以下飞机客座率比前一周降低20个百分点。
2. 短期机票价格跌入低谷
2004年11月第4周(即空难发生后一周),因客流明显下滑,机票价格相应下跌。如,南京至主要中心城市的机票跌到近半年来的最低点,北京飞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机票价格出现了新低。
(三)资本市场:事件导致航空板块次日普跌
包头空难发生后次日,内地及香港市场的航空股开盘后均有不同程度下挫,但随后走高,收盘跌幅收窄。东航首当其冲,A股跌0.65%、H股跌1.12%;南航A股跌1.22%、H股跌0.38%。
(四)包头机场:航线及飞机执飞率的负面影响持续1个月
2004年12月,每天平均只有2架飞机出入包头机场,只有包头=北京一条航线运营。但旅客吞吐量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个多月后,进入2005年的包头机场旅客开始大幅回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釜山空难&大连空难事件影响
2002年4月15日,国航机型为波音767-200ER的飞机,在执行从中国北京到韩国釜山的定期航线时,坠毁于机场附近的山上。机上129人罹难,包括机长在内37人生还,认定为责任事故。2002年5月7日,北方航空的麦道82客机在执行北京飞往大连航线时,在大连海域坠毁,造成103乘客、9名机组罹难,事故原因被认定为张丕林人为纵火导致坠毁。
(一)民航局:立即开展安全整顿和飞机检查
2002年5月12日,全国民航安全生产紧急会议要求:
安全整顿: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和整顿,重点检查飞行、机务、空管、安检等部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手册的情况;
飞机检查:立即对所有飞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飞行员技术排查:各航空公司立即对全体飞行人员进行一次技术分析排查;
封禁夜航:严格控制加班飞行和包机飞行,并立即取消所有所谓的“红眼航班”;
加强安检:加强安检工作,谁漏检谁负责;
加强机场管理:5月底以前,各机场要对进入隔离区的证件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近期各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一律取消休假、出国。
(二)民航体制改革加速,航企迎来兼并重组潮
2002年,连续两起空难直接加速了国内航司的兼并重组。国航兼并了西南航空、中航浙江;南航兼并了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中原航空、福建航空;东航兼并了西北航空、云南航空、武汉航空;海航兼并了长安航空、山西航空、新华航空。
梧州空难事件影响
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
(一)国家领导人:确保航空运行与人民生命绝对安全
习近平主席: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组织搜救,妥善处置善后。国务院委派领导同志靠前协调处理,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加强民用航空领域安全隐患排查,狠抓责任落实,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
李克强总理:要求全力以赴搜寻幸存者,尽一切可能救治伤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和服务,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认真严肃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民航安全管理。
刘鹤副总理:要在民航及各重点行业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民航局: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
民航局下发《关于加强航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民航空防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
1. 各地区、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民航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举一反三,从飞机保养维修情况、飞行天气情况、人员资质、操作技能、空防安全等方面,立即、全面排查隐患。务实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求,切实防控风险,盯紧问题隐患动态清零,盯紧盯住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落实防范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民航安全管理。
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运行标准。空管部门要加强气象预报和现场天气变化的及时通报,配合机组把好天气关;遇有危险天气、边缘天气,要及时预警,协助机组做好处置。航空公司要严把放行关,增强机组搭配力量,同时加强运控部门的飞行动态监控和风险管控,对飞行中发生的任何不正常情况及时报告,并给予机组及时、必要的技术和决策支持。
3. 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各级监管部门要落实“六个起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民航各地区管理局要在继续深化行业安全督导的基础上,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监管漏洞和死角,坚持“四不两直”,持续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查摆治理隐患,一追到底、整改到位。要确保各单位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民航局加强值班工作的要求,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外出报备等制度。完善应急值守联动机制,遇有重要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及时妥善应对,并按程序主动做好舆情应对和安全信息管控。
4. 立即开展为期2周的行业安全大检查。范围包括各地区空管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服务保障公司、各机场公司、各飞行训练机构。检查工作重点将围绕安全思想认识、专业队伍建设、规章标准执行、安全管理链条、安全保障能力、安全责任落实等“六查”开展。
安全大检查以各单位自查和局方督查相结合,全覆盖、无死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行业各企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率先开展全面自查;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深入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采用明查暗访及远程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排查隐患,一追到底、整改到位。
(三)全民航:大幅缩减执行航班量
1. 行业将迎来强监管,供给大幅收缩
其一,民航局将加强对各公司的专业队伍建设、规章标准执行、安全管理链条、安全保障能力的监管,总航班量、飞行员飞行时间、机场高峰起降架次、航空人员资质、完整适航状态的航空器等资源将受到控制。各航司所掌握的航班时刻、机长、维修人员、培训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等资源的多少决定了发展空间。
其二,各航空公司设立分、子公司“门槛”或将提高。对公共(通用)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将施行更加严格的管理;暂停受理新设航空公司(含航空公司设立子公司)申请;暂停受理航空公司设立分公司的申请。
其三,日执行航班量、飞机日利用率、机场高峰起降架次将受到严格控制。为确保“绝对安全”,根据民航局要求,3月25日之前,各航司计划航段数大幅缩减。根据飞友指数显示,全民航执行的航班量由3月1日的9000班/日已缩减至3月23日的约3000班/日。后续,航班预计将大面积减少。
供给进一步压缩,资产使用效率大幅降低,同时各航司的安全保障投入大幅增加,生产规模无法快速扩张,企业发展受限,负面影响或将持续1~2年。但从确保航空绝对安全的角度看,这是行业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随着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安全也必将成为行业行稳致远的助推器。
2. 责任认定报告之前,行业影响变数大
责任认定是针对本次空难对行业影响研判的关键考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空难发生后,在基本信息确定的情况下,调查组会在短期内发布初步调查报告;最终报告出炉需要多方参与,可能在事故后数月甚至数年后才能公布。
其一,对机型影响。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事故的原因是否与飞机有关,但为了安全考虑,东航已经暂停旗下所有波音737-800飞机的运行,恢复时间未定。波音737系列是中国民航的主力机型,行业占比43%,737-800机型三大航平均占比35%。如果是机型的原因,将对全民航带来重大影响。
其二,对航司影响。若东航云南公司存在运营管理问题,则将面临法律诉讼和局方严肃处罚。2010年伊春空难后,河南航空陷入停飞、破产重组。考虑东方航空在全民航的领导地位(总周转量占全民航的18%),本次局方虽没有第一时间让东航暂停运营,但是后续全民航势必面临行业强监管。在安全强监管与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中小航司或将面临新一轮的兼并重组。
其三,对旅客影响。受空难影响,一两周内消费者“恐飞症结”攀升,尤其对800公里以内的中短距离航线,高铁的替代效应放大,但是冲击较为短暂。参考2010和2004年两起航空事故(均在下旬),次月民航客流同比分别增长17.04%和12.50%,环比降低14.07%、10%,随后需求基本保持稳定。
中长期来看,安全保障与疫情防控是旅客出行信心重塑的两大核心要素。航空仍然是全球公认的最安全交通运输工具,且在长距离运输有明显优势,航空复苏周期整体趋势不变。
课题研究参与成员:苏鹏 贾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