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结束了吗?哈佛商业评论用四张图揭答案
上周的公众号收到读者的一些正面反馈 —— 从宏观视角思维来看航空也别有一番体会。于是,这周我们继续看宏观。
贸易战、新冠疫情已让经济全球化蒙上了阴影,而近期的俄乌战争愈发打击了跨境投资的信心。跨国企业的高管都被一个共同问题所困扰:为了降低成本而繁荣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已面临极端环境下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挑战。在宏观环境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全球化真的结束了吗?
哈佛商业评论近期发表的一篇报告《全球化2022年现状》。报告告诉我们,自2020年新冠初期以来,全球跨境流动已经强劲反弹。虽然近期的俄乌战争会进一步减少国际商业活动,但只是减缓了全球化的进程而已。因此,不必过度悲观。
报告引用了 “DHL全球连接性指数” 来持续追踪评估全球化状况,它对贸易、资本、信息、人员四个要素的跨国流动进行连续跟踪。指数表明,即便遭到各种冲击,如今的全球化水平已然超越了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情况。
01 商品流动:通胀之下的坚挺反弹
国际贸易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在当年就已恢复,并在2021年创造新高。
进入2022年,国际机构普遍预计2022-2023年的贸易将强劲增长。俄乌战争爆发导致很多国家内部要求减少俄乌地区的贸易往来。但所有发起贸易制裁的国家都发现,通胀的痛苦倏然而至。实际上,连鹰派的美国政客也已向通胀低头,着手削减关税促进国际贸易。
02 资本流动:在疑虑中增长
与贸易一样,国际资本流动在新冠开始时也急剧下降,但已再创新高。
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FDI)自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但在2021年时已回升到新冠前的水平之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称,截至2022年1月,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前景看好。俄乌战争带来了前所未见的宏观不确定性,暂时压抑了新的跨国投资,但并不会终止大的趋势。
03 信息流动:不确定性下的缓慢增长
疫情带来了居家办公模式,国际互联网流量的增长率在2020年大约翻了一番,而在2021年有所回落。但剔除疫情影响之后,国际数据流仍在缓慢增长。
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影响导致主要国家以更强的力度来监管国际数据流动,有可能增加大量的摩擦。但信息流总是伴随着贸易、投资和技术进步,相信这一趋势也会持续下去。
04 人员流动:旅行减少、移民增加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人员的国际流动受到严重限制,这场大流行逆转了国际旅行三十年的增长。
2020年,国际旅行人数下降了73%,至今也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俄乌战争将进一步减缓复苏,特别是在欧洲。
在移民方面,新冠只是减缓了国际移民的增长,但并没有逆转。2020年,生活在出生国以外的人口数量依然增加了约200万。
沃顿商学院的判断
沃顿商学院的国际化战略专家Exequiel (Zeke) Hernandez教授亦认为,相比于人类整体经济活动的趋势,当下的“灾难”都是暂时的小插曲而已。“末日般的悲观预测不是新鲜事物——在2020年新冠流行初期,经济学人杂志用封面故事预言了全球化的终结;2008年金融危机时,类似的预言也有很多。”
Zeke教授以几条有力的逻辑论述了全球化趋势的合理性:
第一,对于任何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本土市场容量都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寻求国际市场。自然,供应链也需要相应适配。
第二,企业全球化的动机绝不仅是低成本供应链而已。贴近客户、获得人才和技术、竞争压力等非货币化要素也是关键原因。而这些非货币化要素不是关税所能影响的。
第三,虽然俄罗斯这样的特殊政权可能出于极端原因将自身从全球市场中切断,但灵活的企业则只会因此想办法绕开壁垒,或将经济活动转移至其他地区,但这只是转移,不会终止全球化。
“除非权威主义和保护主义全面兴起,导致每个国家都希望自给自足,否则这不会是个重大问题,”Zeke教授认为。“跨境经济活动只会发生一定的结构性转移,但不会终止。”
我们的一点小体会:任何长期趋势的过程都会遇到各种波折,而站在更大的跨度上去看,全球化的趋势是如此明确而不可阻挡。全球战略的基本驱动要素仍然没有改变,随着格局的变化,全球战略必须更新,管理者的任务就是驾驭市场之间的桥梁和障碍所带来的机遇和威胁。
“The State of Globalization in 2022”原文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