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2021)发布:中西部5城入围前十 “重客轻货”待扭转
东航物流上市、南航旗下南货航正式获批运营……今年上半年,航空货运捷报频传,彰显了航空货运在疫情常态下的活力和韧劲。航空货运的发展,离不开空港型物流枢纽的打造。
枢纽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是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的时代产物。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机场动力源的新动能,让物流枢纽城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
为全面把握我国空港型物流枢纽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不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经济与管理”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联合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成立联合课题组,研究形成了《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构建了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的3层34项指标评价体系,对国内2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上海、北京、广州位列前三,中西部有5座城市入围前十。报告认为,疫情造成的国际货运通道中断,倒逼我国航空物流转型升级,国际化进程将是航空物流新的增长点。
上北广位列前三 深圳产业支撑优势突出
本次报告针对《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的2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包含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的中国航空物流枢纽指数指标体系,侧重分析了各物流枢纽竞争力状况,说明枢纽对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期通过数据分析为各地推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5个二级指标中,机场发展分指数是机场航空物流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综合交通分指数反映由铁路、公路、机场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产业支撑分指数是对空港型物流枢纽所依托的各类基础条件的反映;功能保障分指数反映在航空物流枢纽的带动作用下,城市对外开放的力度和程度;环境约束分指数反映了环境保护政策对机场航空物流枢纽发展的制约。
本次评价结果以改进的熵权法确定的指标权重为基础,采用加权的方法计算机场发展、综合交通、产业支撑、功能保障/开放平台和环境约束五个分指数的指数值;再以五个分指数的指数值为基础,利用三级指标权重的加总值作为分指数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所得。
2020年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排名图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结果显示,从综合指数来看,上海、北京、广州位列前三。上海凭借双机场运行以及腹地经济的强支撑,航空物流枢纽发展大幅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受益于大兴机场的通航,航线网络、航班时刻等资源明显增加。排名四到六位的城市依次为成都、郑州、重庆。中西部有5座城市入围前十,反映出内陆地区对航空枢纽建设的高度重视。
从分指数来看,前三名中,上海在机场发展、综合交通、产业支撑、功能保障等四个分项指标中领先广州和北京。北京在综合交通方面的得分与上海、广州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第四到十名中,深圳产业支撑方面领先优势比较明显,成都的功能保障体系最为全面,深圳、昆明的环境约束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重客轻货”现象突出 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相比其他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由于我国的航空货运发展较为迟缓,长期存在“重客轻货”的现象,航空物流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服务能力不强、运行效率不高、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消费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报告指出,业界普遍以客货比作为体现机场货运功能的参考指标,客货比即旅客吞吐量(人次)与货邮吞吐量(吨)的比值,客货比越低表明货运功能越突出,反之则说明货运发展较客运相对滞后。货运业务全球领先的孟菲斯机场(FedEx基地机场)、路易斯维尔机场(UPS基地机场)以及辛辛那提机场(DHL基地机场)等,客货比指标均小于20。
2020年各枢纽机场客货比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对比2020年各枢纽机场客货比,如果以50作为临界值,2019年只有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三座机场的客货比低于50。多数枢纽机场的货运属性并不突出。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运大幅下滑,客货比出现明显变化,北京首都、杭州萧山和郑州新郑三座机场客货比低于50。其余各机场的客货比也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报告认为,长久以来,航空货运发展形成了客机腹舱资源为主、全货机为辅的供给结构。疫情发生后,由于航空货运在全球防疫物资运输中的主力军作用日趋明显,全货机在航权、时刻、运行保障等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全货运航线网络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部分机场货运的保障和服务能力得到了一次集中提升。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目前国际航空货运是制约中国拓展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短板,尤其是新冠疫情更使得国际航空货运中外航占比高、专业性货运枢纽缺乏、航空货运企业综合物流集聚能力偏弱等问题暴露。
报告认为,纵观世界航空物流的发展历程,我国航空物流发展趋势是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中高端航空物流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和电子商务等发展,有力推动航空物流的发展。I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预测,到2020年生物医药销售将增长4%至5%,相应冷链物流支出将增长8%至9%。未来,国际化进程将是航空物流新的增长点。
记者注意到,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发布《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航空货运体系暴露出的问题,重点就完善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能力和服务品质、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全面提升航空货运设施使用效能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在该意见的指导下,我国航空货运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期。
提升产业支撑 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
长期以来,货源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的突出问题,航空货运与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协同性不高。
报告指出,没有产业支撑的航空物流枢纽,如同无本之木,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与临空经济区发展必然互为倚仗、相互支撑——通过前者实现“引流”,加快金融、科技、智力等高端生产要素流动、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通过后者实现“反哺”,形成源源不断的航空物流需求,促进航空物流服务能力的螺旋上升。
据报告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13个城市的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已经明确规划和开始建设的临空经济区有59个。
报告认为,临空经济区不仅是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电商快递物流园区、指定商品进境口岸、跨境电商贸易基地的重要载体,也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的集聚区,可以为航空物流提供大量货源,同时还是自贸区政策、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重要试验田。建设航空物流枢纽要与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实现协同决策、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将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成为国际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空产业中,跨境电商尤其值得关注。得益于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驱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完备、海外零售市场较低的电商渗透率与国家层面政策推动等因素,当前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而航空物流具有快运化、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满足跨境电商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时效性要求。
报告认为,航空物流“垂直化整合”的趋势符合跨境电商“全球买、全球卖”的消费趋势,将大大受益于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同时,跨境电商的兴起对跨境物流网络服务覆盖能力和时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带动了跨境物流相关基础配套的发展和完善,有望催生潜力巨大的跨境电商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