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动成渝机场群协同发展的探讨
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部最大、发展相对较好的内陆城市群,也是我国第四大城市群,目前正在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跨越。成渝城市群面积共计18.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00万人。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6.5万亿元,较2014年(3.8万亿)增长了1.7倍,镇化率增长到53.8%,在我国西南地区最高,城市集聚发展要素不断增强,正经历由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逐步过渡阶段。
目前,成渝机场群是典型双核心机场的发展模式。2019年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5585.8万人次,货邮67.2万吨,增速分别为5.5%和1%;重庆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4478.6万人次,货邮41.1万吨,增速分别为7.7%和7.5%。从发展增速看,双流机场客货受空域和基础设施受限增速均低于全国机场平均水平,江北机场增速略高于全国机场水平。从机场结构看,两个核心机场业务集中度极高,客货分别占90.7%和97.8%,成渝机场群缺少中间层级的机场。两个核心机场分别形成集聚和虹吸效应,双方客货资源和航线网络方面竞争较为激烈。如何打破行政和利益藩篱,实现机场群协同联动发展,打造成我国第四个世界级机场群,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01 成渝机场群发展特征
(一)机场布局和发展趋势
成渝机场群包括成都双流、绵阳、宜宾、南充、达州、泸州、重庆江北、重庆万州、重庆黔江等9个正在运行的机场,据《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2017版)》,2025年成渝地区将规划新增成都天府、乐山、阆中、雅安、遂宁等5个机场,届时成渝机场群的机场数量将达到14个。2019年,成渝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达到1.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10.7万吨。与三大机场群对比,成渝机场群总体业务规模较小,尤其是航空货邮发展规模偏小。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成渝机场群正在运营的机场有9个,其中双流和江北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F,另外还包括2个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D,5个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C。成渝机场群现有跑道12条、航站楼面积共计104.14万平方米、停机位491个、货运区/货库面积为24.25万平方米。
目前,成都天府机场一期工程正在建设,飞行区等级为4F,预计2020年底投入使用。近期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2座航站楼,面积共计60万平方米,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70万吨、起降3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远期规划6条跑道、4个航站楼,航站楼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满足2045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货邮200万吨、起降71万架次的需求。重庆江北机场客运按照2025年为终端年进行设计,满足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使用;货运按照近期2030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远期2050年货邮吞吐量300万吨设计。重庆江北机场正在开展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建设工程的可研报告已批复,预计2021年开工建设。
(三)航线网络结构
成渝机场群共有成都双流、重庆江北、万州五桥等3个国际口岸机场。2019年,重庆江北机场共开通366条国内外航线,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95条,双流机场共开通358条国内外航线,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126条,万州五桥共开通20条国内航线,尚未有国际及地区航线开通。成渝机场群中其他中小机场开通的航线数量较少,均在30条以下。成都双流和重庆江北机场对国内省会及主要城市基本全部覆盖,对广州、北京首都、深圳、昆明、上海浦东、南京、杭州、上海虹桥、郑州和西安日均航班超过10班,形成空中快线。以双流和江北机场为枢纽的高原中转航线建设成效较好,两场市场份额逐渐接近。在国际航线网络方面,双流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数量略高于江北机场,但两机场的主要国际市场均集中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航线重合度较高。
成都双流机场有9家基地航司,分别为国航、川航、西藏航、成都航、东航、深航、祥鹏航、南航和长龙航,重庆江北机场有6家基地航司,分别为国航、川航、西部航、南航、东航和重庆航。两大机场的基地航司多而分散,低成本、支线航司等差异化服务开始突出,市场份额开始增加。例如,重庆江北机场基地航司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72.45%降低到2019年的57.81%。
(四)空域基本情况
成渝机场群的空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设有两个进近管制区,其中成渝机场群范围内其他空域用户机场数量多、分布广,民航使用空域有限。
双流机场与周边其他空域活动用户的运行互相干扰、复杂度不断提升,空域精细化管理亟待提升。双流机场空域各个方向的流量分布极不均匀,东侧(北京和上海)方向集中了大部分航班,约占终端50%的流量。未来成都“一市两场”运行模式将带来航班大量增长,空域容量和空管保障效率提升需求较为迫切。江北机场进离场航线多使用东部单侧空域,使用空域范围约占重庆总体的15%。2019年,江北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提升为54架次/小时,目前按照51架次/小时运行,随着航空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其他空域活动用户与江北机场的空域矛盾将逐步凸现。
02 成渝机场群协同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问题
(一)业务规模有待提高
目前,成渝机场群发展还处于追赶态势,业务规模、功能结构、服务质量等各方面与前三大机场群差距较大,成渝机场群需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发展形势,开展相互协作,快速扩大机场群整体业务规模,更好地占据规模领先优势,缩小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的发展差距。
(二)机场群缺乏协调机制
成渝机场群的核心机场之间竞争激烈,缺乏协调机制。目前,双流和江北两大机场发展轨迹同质化,在业务、运营和管理上缺乏互动与协调机制,两机场分别在各自行政区范围内形成集聚和虹吸效应,在客货资源上相互伸入对方腹地争抢,短程国际航线的重合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
成渝机场群的机场层级结构有待完善。双流和江北两大核心机场业务集中度极高,客货分别占90.7%和97.8%,成渝机场群缺少中间层级的机场,宜宾、万州、达州等中小机场亟待振兴。同时,机场群内各机场之间缺乏总体统筹,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路径不清晰。
(三)资源保障条件有待完善
成渝机场群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统筹规划。成都天府机场和重庆江北机场第四跑道、T3B航站楼工程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流和江北机场的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然而,成都“一市两场”运营需要进一步协调,重庆江北机场8000万的终端设计量势必不能满足远期发展需求,需要提前谋划第二机场。绵阳、南充、达州等中小机场设施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成渝机场群空域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解决。双流机场和江北机场空域受其他空域用户机场的活动影响较大,导致民航可用空域狭小;航班流分布均呈东密西疏的特点,往返华东方向的航班在重庆区域出现叠加,例如成渝地区往返华东的惟一通道为B213航路,航路两侧分布大量限制空域,该航路承载了成都和重庆本场30%的流量,且2/3以上的航班需要改变高度,双向对头运行,管制运行调配复杂,空域矛盾突出。
(四)航空市场有待优化
双流机场和江北机场航线网络重合度高,两机场也未形成区域干支结合、国内国际高效衔接航线网络体系。两个机场的基地航司市场份额分散,还未能形成一家或两家具有主导地位的基地航司,国际枢纽航线网络缺乏打造动力。
成渝机场群的中小机场航线网络较为薄弱,绵阳机场(成渝机场群的中间层级)仅32个通航点、28条航线,其他机场航线数量均不到10条。绵阳机场每周仅300多个班次,万州、达州、南充等机场每周不超过80个班次。
03 成渝机场群协同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优化机场功能定位
1、建议四川省和重庆市政府层面破除行政区划藩篱,凝聚共识,以服务成渝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签订机场群协同发展协议,由四川省机场集团和重庆市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建立机场群协同发展机制,以及航线网络、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协商机制,探索成渝机场群管理模式。
2、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建议民航局与两地政府共同编制成渝机场群发展规划纲要,从战略规划、运行组织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大机场群管理力度。
3、优化成渝两大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促进两大机场适度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机场群层级结构,推进绵阳、宜宾、万州、达州等机场加快发展,吸引航空公司进驻,扩充航线网络覆盖,提高中小机场业务比重,形成更合理的机场群层级结构。
(二)促进基地航司与机场深度合作,优化机场群航线网络
1、建议在成都双流、成都天府、重庆江北等枢纽机场中,协调基地航司发展,鼓励基地航司在成都两场和重庆江北机场之间进行错位发展,鼓励适时加大运力投入,合理构建航线网络,优化航班安排,形成核心机场之间航线网络优势互补,填补机场群航线网络发展短板。
2、鼓励航空公司为成渝机场群提供更多样化、更丰富的航空出行产品,带动中小机场发展,提高机场群网络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提升成渝机场群竞争力。
(三)改善保障资源条件供给,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1、建议民航局空管部门和两地政府形成合力加强军民航协调,逐步提升机场群空域供给;合理规划机场群终端区及相关航路航线,实施空域精细化管理;加强空管新技术应用,推进监视、导航、通信设施建设,提升空管运行效率。
2、建议民航局和两地政府部门对成渝机场群的核心机场和中小机场定期开展基础设施容量评估,系统推进机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例如提前着手重庆第二机场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快建设绵阳、南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建设阆中、雅安机场的新建工程,做好达州机场迁建转场工作。
(四)优化机场群集疏运体系,推进多种交通联运发展
1、积极推进成渝核心机场的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实现机场和高铁站等设施的衔接,形成功能齐全、高效接驳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成渝机场群的集疏运交通体系,有机地融入城市群综合运输系统;推进成渝城市群的民航、公路和铁路在服务流程、技术标准、信息系统、票务结算、责任保险等方面的对接,促进客货快速集散。
2、鼓励成渝机场群的驻场航空公司尝试探索“常旅客”互认、异地转签互认、异地城市候机楼共享等产品开发,完善空铁、空巴联运,构建成渝两地支线航空环线,为旅客提供更为便利、优质的多式联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