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83条信息)
一天前,成都正式开通直飞德里、赫尔辛基、芝加哥三条国际定期客运航线,双流机场国际(地区)航线增至121条,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正加快推进——按计划,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成都将成为第三座拥有两个大型枢纽机场的城市。 开工三年,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进展如何?未来将如何与双流机场分工协作?眼下还有哪些难关要“闯”?9月17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川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视察了在建中的新机场。 继续,作为引领未来四川航空枢纽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已经印发,其中不仅提出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还创新提出了“两场一体”运营成都模式,包括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旨在构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枢纽机场体系。 预计到2025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90万吨;预计到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 不过,多位人大代表在受访时均提到,实现
8月26日,民航局召开机场应急救护国家标准《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施设备配备》(GB18040-2019)(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和管理文件《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工作规范》(MD-139-FS-001)(民航规44号)(以下简称管理文件)电视电话宣贯会,就进一步规范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指出,2000年、2008年分别颁布的两版国家标准和管理文件,对指导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做好应急救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机场应急救护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标准和管理文件中原有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因此,从2013年起,民航局组织开展国标和管理文件的修订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编写组,对国家标准和工作规范进行修订。 最新修订国家标准和管理文件,突出“功能需求”导向,去除“实现形式”,注重国家标准和管理文件的促进作用和规范作用,保证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效性。其中,修订后的国家标准,区分了客运、货运机场的应急救护等级确定方式;合理界定了各等级机场应急救护在组织结构、应急救护人员、设施设备、药品器材、车辆等方面的标准要求;明确了高
现发布《机场环氧沥青道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MH/T 5041-2019),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9年8月27日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统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指出,在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6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总体方案》提出了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山东自贸试验区围绕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提出了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江苏自贸试验区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出了提高境外投资合作水平、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广西自贸试验区围绕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提出了畅通国际大通道、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和打造西部陆海联通门户港等方面的具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北京民航业高质量发展,8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的见证下,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和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签署《关于推动北京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市委秘书长崔述强、副市长杨斌等参加协议签署活动。《协议》指出,要强化北京双枢纽战略作用,民航局、北京市共同支持北京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要通过推动空域容量提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扩大航线网络、提升枢纽运行效率等,提升北京双枢纽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快北京航空物流发展,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通航产业发展,并促进双方企业深入合作,提升航空产业整体竞争力。《协议》明确,要提升北京双枢纽综合保障能力,支持大兴机场建设发展,预留机场及交通配套未来发展空间,推进大兴机场卫星厅等二期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抓住大兴机场今年9月底前投运的窗口期,促进首都机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首都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对首都机场重点区域和关键运行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和改造提升,推进“再造国门”;提升机场地面综合交通水平,加强轨道与
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同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实施意见》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部分,主要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广东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 《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九个方面100条重点举措,主要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 在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格局方面,包括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引领大湾区建设,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带动作用等内容。 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包括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在大湾区布局国家实验室,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向港澳有序开放科研设施和仪器的相关措施等内容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民用机场数量与机场业务量持续增加,2018年,民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2.6亿人次,飞行起降量达到了1108.9万架次,十年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1%和19%;同时,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已经达到了236个(不含港澳台),平均每年新增加7个运输机场;还有我国的千万级机场数量已经达到37个,3000万级机场数量达到了10个。然而,我国的千万级机场却普遍面临着容量饱和或者濒临饱和的问题;同时,旅客对民航便捷、高效、舒适出行的需求也迟迟无法得到满足,需求与现实情况的差距依然在不断拉大。可以说,过去我们在机场建设、运营的速度与规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机场的保障能力、运营水平、服务品质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这种单纯依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过度挤压早已饱和的运行资源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要,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工业4.0时代”的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谋求发展空间,支撑行业安全运行、优化能源消耗、方便旅客出行的理念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共识。近几年来,民航的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民航主管部门已分别提出并推动实施了行业智能化转型方案;在民航业外,还有“智慧城市”
近日,民航局发布《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统计公报》)。公报从运输航空、通用航空、运输效益与经济效益、教育与科技创新等12个方面全面展示了2018年中国民航发展情况。 《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06.53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0712.32亿人公里、货邮周转量262.5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2.6%、7.8%。客运市场方面,完成旅客运输量611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货运方面,完成货邮运输量738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全行业运输航空公司完成运输飞行小时1153万小时、运输起飞架次469万架次,分别比上年增长8.9%、7.6%。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0家、运输飞机3639架、定期航班航线4945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230个(不含港澳台),通航65个国家的165个城市。2018年,全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5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完成起降架次1108.83万架次,比上年增长8.2%。全行业在册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9.36小时,正班客座率平均为83.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在通用航空领域,2018年,
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2日上午在香港大屿山亚洲国际博览馆开幕。主题为“中国航空产业与国际合作”的本届论坛旨在共同探讨中国民用航空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机场国际化运营及航空产业国际合作、航空制造与航空人才国际化发展、航空产业投资与国际合作等专题,力图促进海内外基础设施、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同时展现中国航空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国际合作创造更多机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论坛上作题为《关于香港在中国和国际航空事业发展中的功能》的主旨演讲。黄奇帆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