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1条信息)
一、澳门的优惠政策及行动 澳门近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致力于产业多元化,以避免博彩业一业独大对澳门经济发展的制约。产业多元化的一个方向是发展特色金融,其中就有融资租赁。由于融资租赁是全球性业务,租赁公司的运行不受地域限制,选择注册地多以当地的优惠政策、融资配套及专业人才为首要考量。从公开资料上看,中央政府和澳门政府已做了不少工作(表1): 一个地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吸引力大小主要是由税务优惠程度及激励措施所决定的。随着上述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澳门开展融资
摘要:南通新机场与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两场通过轨道交通进行“硬”“软”两方面的连通,是构筑上海多机场体系的关键。 一、南通新机场发展定位 南通新机场发展定位是上海第三机场。目前,上海虹桥、浦东两场承载力难以满足未来民航市场发展需求,根据各研究机构对上海航空客运市场预测,到2040年溢出量将达到1亿。同时,随着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人均航空出行率的迅速增长,上海两场的运量溢出越来越明显。建设第三机场,对高效保障上海及辐射地区航空运输需求极为重要。各研究机构对上海旅客市场预测&nb
一、两级分化加快 “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行业集中度、品类分化、业态老化 疫情之下,机场商业的两极分化越发明显。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主体的分化;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业态和品类的分化。 在经营主体方面,国内机场商业长期存在市场集中度低的现象。大多数机场都有过由本地经营商主导商业资源为主,到逐渐引入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知名运营商的经历。不过,当前年销售额超过20亿的经营商几乎没有,绝大多数上规模的行业主流玩家的销售额规模都在3-5个亿之间。经过疫情的洗礼,市场深度洗牌正在酝酿中。我们预估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国内机场商业市场运营主体的数量将减少,出现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局面。资本的介入将进一步加速运营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度调整。 在业态和品类方面,国内机场商业常见的业态品类结构将发生较大分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特产、餐饮、名品香化、普通品牌零售(含服装鞋履、饰品、食品等)、电子产品等是机场的主要业态类型。在疫情因素的催化下,以及更主要的是随着客群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迁,曾经和当前为机场贡献主要租金份额的特产和普通品牌零售,将出现不可逆的衰
“十四五”时期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也是中国民航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航空货运行业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升级的关键期。机场作为航空货运链条的重要环节,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机场作为唯一一个由中国民航局主导编制货运枢纽战略规划的机场,无论是从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层面还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层面,都到了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的阶段。为此,必须积极梳理发展历史,探析发展瓶颈、探索危机机遇,立足区位优势,明确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步骤,完成转型升级。 一、战略初期快速发展 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不沿海、不靠边,对外开放靠蓝天。早在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民航优先”发展战略,2011年,河南省全面启动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结合民航发展实际,于2012年确定了“货运为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的“三为先”发展思路,明确了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差异化发展之路;2013年与民航局共谋共建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时坚持硬件先行,提前1年完成了二期工程项目,为机场提升保障能力、扩容放量和抢占市场资源赢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澳门回归祖国20余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已说明,“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二十余年来,澳门交通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9年,澳门民航业为澳门带来近千万旅客吞吐量,同年的澳门总人口为67.96万人,14倍的吞吐量人口比,不仅在全国遥遥领先,更在全世界独树一帜。 民航业作为澳门旅游等各产业的重要门户和引客渠道,在澳门多元化产业发展、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等过程中,持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澳门必须谨慎地向内地和世界各地的民航实践“取经”,以详实的思考为澳门民航业在“内循环”下的发展献计献策。 澳门客观上存在的影子机场 旅客出入境数据(不包括持有澳门身份证的澳门居民)显示,在总游客规模和过夜旅客规模上,空路都不是游客进入澳门的首选选择:大部分海外旅客都使用地面交通从大湾区临近城市前来澳门。
当前航司的线上化、电子化、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加大但成本飞升,急需更高效和数据驱动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电商或线上直销作为航司核心私域流量运营、品牌牵引和触达的能力,并配合航司数据驱动的客户运营的思路,如何从电商数据供应链及业务价值链视角、和智能科技赋能、平台及工具固本的方向,建立一个数据驱动的航司电商运营体系,综合提升运营能力,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私域流量。 航司全渠道管理均衡收入及成本,直销是私域核心竞争力 虽然航司当前大量的主营类的销售和成单都来自于分销(B2x),例如OTA、渠道代理、大客户及TMC等。但是在“为别人打工、还是为自己打工”的灵魂拷问之后,大部分航司应该很明确的确定如下整体全渠道营销与直销线上能力建设的策略及战术措施,即:通过全渠道管理平衡收入及成本,实现整体营销指标的稳定及稳步增长;通过B2B等分销渠道及B2G企业和大客户等实现航司稳定客源及收入的源泉,并深挖精准客群逐步向B2C散客线上直销进行引流,从而整体降低成本、并形成精准线上客群及高价值私域流量,构建核心竞争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机场商业、服务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疫情缓解、结束后,我们也不可能回到疫情之前了。从现状来看,疫情期间机场商业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也许会彻底改变我们的未来。以下是我对疫情之后机场商业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几点想法,供大家批判。 一、云端运营,实体店会减少。疫情期间,云端销售的方式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创造和产生了许多线上的销售方式。疫情结束后,商家会发现那些价值较高、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所谓高附加值产品,也就是机场里常见的零售产品也是可以在网上销售的。旅客也会发现在网上消费更方便。于是机场里的实体店需求就会萎缩。 二、跨境电商+自贸区使免税店面积需求萎缩。疫情期间,国际线几乎全军覆没,我们发现免税品销售转到网上去了,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岛、以及各地的自由贸易区的运营,增加了人们的免税品购买渠道。再加上跨境电商、市内免税店等的兴盛,疫情结束后,我们会发现人们有了更多的购买免税品的渠道。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机场的免税店需求会进一步萎缩,中免、日上会压缩在机场的免税店规模。 三、体验式销售、服务店增加。金融产品、电子产品、甚至是传统的服装定制、茶叶烟酒等等,各种体验式店
01 规划基础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02 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民航业作为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效应。因此,对其产业发展规划,应该跳出专业运行的视角,更加全面就审视和设计。当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基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讨论其五年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交通”、“物流”、“航空”等关键词分别出现了22次、20次和7次,考虑民航业的产业属性,上述关键词出现位置所代表的内容,90%以上都与民航业相关。因此,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纲要》中所明示或暗含的,关于民航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战略任务的内容。 【战略机遇: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我国有着近14亿人口的基数,在十三五期间已实现了全体脱贫,并且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纲要》明确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是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